前者涉及生命意義和生命本質的探索,後者涉及生活目標的尋求以及豐富人生的追求;不過,中國傳統教育裡,總是害怕言「死」;
我們除了害怕親友去世,有太多書報雜誌、媒體刊載似是而非的言談,令我們對「死」畏懼;因此,一個生命的結束,不只是結束,代表更多令人害怕的未知。就
因為無知,所以恐懼,也因為大人的避諱或害怕,在小學教育裡,我們很少跟孩子談論生死課題。
然而,生命讓我遇見一個可愛、充滿毅力的天使,於是,開始珍視這個課題...
猶記兩年半前一個開學日,我初分發到新學校,剛接任了新班級;
混亂中看到站在一旁默默不語、拿著助行器、臉色蒼白的孩子;
最吸引我注意的是,她帽子下那一雙清澄的大眼睛,直盯著我瞧。
主任告訴我,這是一個被骨癌啃噬的孩子,休學一年後現在復學;
因為我有特教背景,就讓她待在這個班級吧!...
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第一類接觸。打從孩子踏入班級那一刻,我便將班上廿二個孩子視為心肝寶貝,孩子們也自然地接受這位超齡同學的加入。
起初,小如因化療的緣故,頭髮全部掉光,她羞澀地不敢將帽子拿下,直到一步步撤下心防,她不僅摘下了帽子,而且可以坦然回答別人異樣眼光投射過來的疑問;
她像個小老師似的,篤定地說明這正是化療後遺症。
在教導小如的兩年中,曾經為了讓孩子能體認生命的意義,我在班級「圖書角」陸續添購了生命教育相關書籍,如:我還有一隻腳、最後一片葉子落下來、五體不滿足、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、我看見聲音~~王曉書 聽不見的故事等。
愛看電影的我,也和孩子們分享真愛奇蹟、用腳飛翔的女孩、天堂的孩子和天堂的顏色等好片的觀賞心得。
這些不只為了小如,也讓孩子對不同的天使多些認識,從家長們聯絡簿的反應也了解,孩子們在家比以前學會更能體諒了;
小如雖然因父母離異,只能享有母愛,但在同學們潛移默化和不斷地加油、打氣下,她也變得更加勇敢了。
這樣一個心靈清澄的孩子,不但乖巧、聽話,而且總是笑臉盈盈,懂禮貌,但她依舊躲不過病魔的糾纏,在忍受極痛苦的化療與開刀後,眼睛仍因腫瘤擴大而被壓迫,她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淚,仍不忘要我放心:「不會很痛啦!..」奶奶不知該如何告知病情,支支唔唔、難以啟齒時,她體貼地先安慰大家:「沒關係,人都會死,就像睡著了一樣,不是嗎?老師,你說過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,但是可以決定它的寬度,我記起來了...。」
如果不是這個孩子,我想我不會如此用心去教導「生命教育」和「死亡哲學」議題;有首詩這麼寫:
我雖不能左右天氣,但可以改變心情;
我雖不能改變容貌,但可以展開笑容;
我雖不能控制他人,但可以掌握自己;
我雖不能預知明天,但可以利用今日;
我雖不能樣樣勝利,但可以事事盡力;
我雖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,但可以控制它的寬度
重讀此詩,心中忍不住為之悸動,我用心地製作小卡片,將它抄在卡片上送給孩子們,其實不敢期待孩子全懂;
怎知,貼心的小如竟將它深深地烙印在心中了。
正如趙翠慧教授所言:「既然有人帶你來,就一定有人帶你回去。」
桑德絲醫師不也溫柔的告訴我們:「你是重要的,因為你就是你,即使活到最後那一刻,仍然是那麼重要,我們會盡一切努力,幫助你安然逝去,但也將盡一切努力,讓你活到最後一刻。」
加油!小如,在生命的邊緣,讓我們一起溫柔共舞;即便死亡來臨,也將美如秋葉... 。
1.小如罹患了骨癌,她仍努力與生命奮鬥。親愛的孩子,你知道癌症是什麼嗎?如果得到癌症,會有什麼症狀呢?
2.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了一個月,你希望還能為親愛的爸爸、媽媽做些什麼?
留言列表